在这里了解医疗相关的政府政策、法规等,更好地促进医疗信息化的发展。
3月20日,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)消息,医院邱录贵/易树华团队在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》(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)发表研究论文,报道了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和甲氨蝶呤(TPM)方案在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(LGLL)治疗中的疗效,疾病完全缓解率达到75.0%,总体缓解率达90.4%,为罕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。
该研究纳入了52例未经沙利度胺和甲氨蝶呤治疗的LGLL患者,结果显示,TPM方案在LGLL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,完全缓解率(CR)达到75.0%,总体缓解率(ORR)高达90.4%。通过该治疗,83%和71.3%患者的血红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水平。
LGLL患者的多种炎症因子显著上调,而TPM治疗后这些因子的表达显著下调,提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。此外,TPM方案的安全性良好,长期使用沙利度胺(超过2年)并未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,表明该方案在长期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。
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、易树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于颖、李雨曦、阎禹廷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崔蕊为共同第一作者。该项目获得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。